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
谁都希望,找一个牵手一生的人,到了人生的暮年,能够互相搀扶,静待夕阳西下。
可是生老病死,由不得你我,夫妻之中,总有一个人先走。
剩下来的人,又该如何过好日子呢?
农村有句俗语:“喜鹊嘴,老鸦心。”
人越老,越要嘴甜,什么都说好,同时带着“乌鸦反哺”的心,一直都善意。
老人丧偶之后,以下几种话,宁愿烂在肚子里,也不要对外说。
图片
01
丧偶后的伤心,没有人和你共情,说了,就是对自己二次伤害。
在鲁迅的《祝福》中,写了一个叫祥林嫂的女人。她经历了两次丧夫,一次丧子。
发生在她身上的痛苦,被大家好奇,因此总有人来打听情况。
祥林嫂不厌其烦地说自己如何失去了丈夫,倾诉欲很强烈。
直到有一天,大家都厌恶了她的倾诉,开始对她嘲笑。
鲁迅先生说:“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,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。”
不管用什么方式,把自己的痛苦给人看,都是有人同情,却没有人共情。
毕竟,人家没有和你一样的经历,感受不到你的痛。
你呢?每次倾诉,都在撕裂丧偶的伤疤,就是一次次伤害自己。
理智的人,会停止倾诉,让伤口愈合。
02
剩下的钱财,不必显摆,对外说了,难免被人盯着、妒忌。
再说一说祥林嫂,她把自己的一切,都告诉了外人。
柳妈劝她去庙里捐“门槛”,赎“改嫁”之罪。她误以为,遇到了好心人,给自己指点迷津。
当她把所剩无几的钱,都捐给了土地庙的时候,却被人歧视。
最后,她越来越穷,也没有赎罪,人生的最后的一点温暖,都荡然无存了。
想起一句话:“若是烧香拜佛有用,普通人连庙门都进不去。”
那个怂恿祥林嫂去赎罪的人,显然是没有安好心。真正关心她的人,应该劝她把钱留住,看如何安顿好自己的一日三餐。
人没有了伴侣,那么钱的事情,就像是“少了一根筋”。被欺骗的概率更大。
钱多钱少,都自己管理好,未来的日子,也许还有十几年。尽量不要伸手向儿女讨要生活费,也不要被外人算计自己的钱。
图片
03
老伴生前的丑事,本是家丑,对外说了,外人会幸灾乐祸。
鲁迅的父亲,三十多岁就过世了。母亲中年守寡,还有几个孩子夭折了。
可是鲁迅的母亲,没有到处诉苦。丈夫生前,烟瘾很大,性格暴躁。她做的饭菜,也被丈夫扔掉。丈夫失去理智的时候,她把丈夫捆起来。
没有了丈夫,鲁迅的母亲开始习惯过苦日子,把儿女拉扯大,送儿女去读书。
更欣慰的是,她也会读书,摆脱封建礼教。
看到母亲坚强的样子,鲁迅说:“我母亲要是能再年轻二十岁,都是女英雄呢!”
谁都知道“家丑不能外扬”。就算老伴过世了,也不能出丑。
人没有完美的,也许你的老伴,曾经有第三者,赌牌,抽烟,投资失败,对家庭没有责任感,都已经过去了,往事不必重提。
夫妻之间有什么,都随着生命的消逝而消逝吧,不要告诉外人。
外人知道你家的丑事,根本不会藏在心底,而是当成谈资,到处说,难听得很。
04
生活的孤苦,只能自己扛着,对外说了,没有人能懂,只会更加孤苦。
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“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,一个思想、感情和感受的世界。”
丧偶了,人会显得孤独,但不一定活得孤独。
如果你总是告诉外人,自己多孤独,也需要外人来陪同,或者拼命去找某些群体,希望能够热闹。你肯定会失望的。
夫妻一辈子,都要熬过多年,才有可能心有灵犀,外人怎么可以做到呢?
人真正的孤独,不是一个人独行,而是反复去群里,却发现大家无法共鸣。你越是迁就群体,也会孤独,甚至难过。
生活还要继续,若是你有什么难处,害怕孤独,应该多关心子孙,甚至可以在距离儿女不远的地方,找一间小屋,住下来。
当你习惯了孤独,调整了生活方式,就会发现,人到底要和孤独,握手言和。
图片
05
余生的打算,就在家里商议,对外说了,别人建议颇多,制造烦恼。
有人说:“一千个读者,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”
你认为这样过晚年好,人家不会这样认为。
你告诉亲戚朋友,自己如何安排余生,有人认可,有人反对,有人给你新的建议,有人懒得理会。
你综合大家的建议,发现是一团糟。
事实上,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,才是最好的。
比方说,你要去养老院,肯定有人反对。大家认为,你有儿女,去养老院,是对儿女的不尊重,是给儿女难堪。
其实你去的,是条件不错的养老院,你也早就考察过了。一旦被人指点,就会摇摆不定,从而你就开始为难自己。
06
世界就是一面镜子,你可以从世界,看到你自己的影子。
你笑着活,镜子里也有笑容;你一个人活,镜子里也是一个人。
余生如何度过,完全取决于你自己。若有值得寄托的人,那就是你的儿女。
千万不要把外人当成亲人,把儿女当成外人。
好的,丑的,都在家里说,出门时,沉默是金。
人老了,丧偶了,出言有尺,最受儿女欢迎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